为深化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建设,将经济资助与文化育人有机结合,2025年5月15日,数统学院阳光俱乐部组织受助学生志愿者走进结对帮扶的严桥小学,开展"非遗脸谱绘传承"主题活动。活动通过"知识传授-情感共鸣-实践创造"三维育人模式,让受助学生在反哺社会中强化担当,让小学生在文化浸润中树立自信,实现资助工作从"保障型"向"发展型"的转型升级。

文化传承:从受助者到传播者的蜕变
"关公的红脸代表忠义,包拯的黑额月牙象征清廉..."活动现场,曾获国家助学金的志愿者左同学正以"传统色彩密码"为主题,结合自身从受助到助人的成长经历,向孩子们讲解脸谱中的品德隐喻。学院组织12名受助学生经过专业培训后走进课堂,在文化传播中实现自我价值升华。

情感共鸣:在角色演绎中读懂人生
"脸谱角色对对碰"环节独具匠心。孩子们通过抽取写有"勤奋""诚信""感恩"等关键词的卡片,匹配相应性格的脸谱造型。当留守儿童小宇戴上象征坚韧的蓝色窦尔敦脸谱时,他大声说道:"我要像戏里的英雄一样不怕困难!"活动特别设置"心灵画语"环节,受助学生与小学生共同在脸谱背面书写人生理想,搭建起跨越年龄的情感桥梁。

创意实践:物质帮扶到精神共富的跃升
在"非遗工坊"创作区,受助大学生指导孩子们用环保材料制作脸谱。"我们特意选用可降解石膏坯体和植物颜料,既培养环保意识,又降低活动成本。"活动负责人左雯斌同学介绍。数统学院阳光俱乐部同学和小学生们一起参与美育活动,形成"资助-反哺-传承"的良性循环。

五年级学生小林举着自创的"彩虹脸谱"说:"大学生哥哥姐姐教会我,每种颜色都代表美好品格,我要画出属于自己的多彩人生!"此次活动是公海555000资助育人项目的生动实践,未来学院将持续构建物质帮助、道德浸润、能力拓展、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。

当五彩脸谱遇上纯真童心,当千年国粹融入资助育人,传统文化正成为照亮困境学子前行道路的明灯。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,不仅让非遗技艺焕发新生,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"知感恩、明志向、勇担当"的种子,书写着资助育人工作的新时代答卷。
